找到相关内容1062篇,用时5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2007——2008年“重庆华岩内学研修唯识班”举行第一年学年度散学典礼

    学年:《金刚经》,《唯识三十颂》,《大念住经》《唯识二十颂》,《观所缘缘论》 《瑜伽菩萨戒》 第三学年:《维摩诘经》,《大乘》,《杂阿含经》,《六门教授习定论》 第四学年:《解深密经》,《中论...百法明门论》《大乘广五蕴》《八识规矩颂》《唯识三十颂》《唯识二十颂》 《观所缘缘论》《辩中边论》《成唯识论》《大乘》《瑜伽师地》《阿毗达磨杂集》《中论》《俱舍论》《清净道论》 因明学:《...

    重庆华岩寺

    |2007——2008年“重庆华岩内学研修唯识班”举行第一年学年度散学典礼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7/12204226843.html
  • 了别与显现

    法相宗矣,而又立八识二无我之唯识”;复举无著的《大乘》:“若有欲造大乘法释,略由三相应造其释。一者说缘起。二者由说从缘所生法相。……”...hellip;…,约缘生理,建立法相宗”。并将《瑜伽师地》之本事分、《集论》、《辨中边论》等归为法相学,将《大乘沦》、《瑜伽师地》抉择分等归为唯识学。推“无著发...

    周贵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92069533.html
  • 唯识宗所依经论

      本宗总取《华严经》、《解深密经》、《如来出现功德经》、《大乘阿毘达磨经》、《楞伽经》、《厚严经》等六经及《瑜伽师地》、《显扬圣教论》、《大乘庄严经论》、《集量》、《大乘》、《十地...之离,剖析多种似因、似喻与似能破的推理错误,是因明重要著作之一。   5。《大乘》 梵名Mahayana-samparigraha-sastra。又称《摄论》、《广包大义》。无着论师造。汉译...

    佚名

    |唯识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9/20555530048.html
  • 瑜伽唯识学的起源与发展(八)

    不住涅槃而立大乘的无住涅槃;(注143)依本来清净法性而立自性涅槃。(注144)《大乘》在承龙树以来所宣倡的“生死”“涅槃”不二之说,依菩萨不舍生死,不住涅槃的精神而立“无住涅槃”。在《摄论·彼果断...转依则是说由转舍依他起的杂染分,而转得依他起的清净分,然此转依又立有六种,当是《摄论》先发之处,即损力益能转、通达转、修习转、果圆满转、下劣转、广大转。(注145)《大乘·彼果智分》主要是讲如来三身...

    张化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1144136.html
  • 印度等国高僧航海至广东弘化略述

    经论,内容虽然很广泛,却以《大乘》为中心,是他远来中国弘化的主要贡献。所以他在广州的几年经历,虽不能说是称心如意,却也可说是略申本怀子。  真谛在华期间,虽因世乱,不遑宁处,但他随方译出的经典部卷...制旨译出,由慧恺笔受。  九、《大乘》三卷。此是无著菩萨撰写。根据《开元释教录》卷七说,此在陈天嘉四年(公元563年)于广州制旨寺译出,由慧恺笔受。  十、《俱舍释论》二十二卷。根据慧恺撰写序文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14162570.html
  • 唯识宗所依经论

    唯识宗所依经论  本宗总取《华严经》、《解深密经》、《如来出现功德经》、《大乘阿毘达磨经》、《楞伽经》、《厚严经》等六经及《瑜伽师地》、《显扬圣教论》、《大乘庄严经论》、《集量》、《大乘》、...合与异喻之离,剖析多种似因、似喻与似能破的推理错误,是因明重要著作之一。   5。《大乘》 梵名Mahayana-samparigraha-sastra。又称《摄论》、《广包大义》。无着论师造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1970518.html
  • 无著的唯识思想

    发挥。其主要著作在汉、藏文献中约有30种,其中重要的唯识论著有:《大乘》,依据《大乘阿毗达磨经》对唯识思想作了系统的阐发;《显扬圣教论》,是从学说上对《瑜伽师地》加以重新组织而成;《顺中论》,为...的主体精神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心、意、识三个方面。无著认为,相对于心、意、识而言,阿赖耶识也叫作“心”。《大乘》卷上云:   “(阿赖耶识)或说名心,如佛世尊所言心、意、识。”⑤   称阿赖耶识为心...

    徐绍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3947067.html
  • 圣凯法师:三种佛性与真实胜乘——摄论师的佛性、一乘思想

    差别胜相”是出世间六度,这是“入三性果”;最后的五种胜相,即是入三性因果差别。   但是,敦煌本《大乘抄》则依“二谛”与“佛性”概括《摄论》的中心,这与无著、世亲及真谛的原意都有很大的差别。《大乘抄》说:   言二谛者,若论世谛,即以唯识为所诠宗旨;若说真谛,即以二无我真如为所诠宗旨。故下释云:一切法以识...

    圣凯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4173538.html
  • 试论无相唯识与有相唯识理论差异及其实质

    必要对二分的由来及其在唯识学中的意义作一分析。从现有资料来看,唯识学派两大创始人无著、世亲对二分在唯识显现(存有层面)中所起的作用都分别加以肯定。无著菩萨《大乘》在解释如何成立诸识唯识义中云:“复次...七识亦各有见相二分。由此看来,二分实质为唯识显现之基本结构。二分概念的产生实是唯识学特有理论的逻辑必然。唯识学否定的只是离识外境,对识内境是承认的。《大乘》在解释依他起相中云:“此中何者依他起相?...

    慧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1241444.html
  • 唯识与唯了别——一个“唯识学”基本问题的再诠释

    ldquo;各各”这样的用字。《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》卷二十三就说:   了别境者是识。(大正二十七)   在无著的《大乘》、世亲的《唯识三十颂》等中,也皆以识相为了别,如前者说:   识复由彼第一依生第二杂染,了别境(藏yul la rnam par rig pa)义故。(《大乘本》卷上,大正三十)   在此诸论中,皆以对境了别为识相。此类界说甚多,不赘述。   了别相...

    周贵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40641797.html